Holiday
EDU教 310 R2R3R4
課程將系統性介紹中藥藥物、中藥藥理、中藥炮製、及方劑等,並探討其與近代科學及生物科技的關係。其中涉及理論分析及 具體實踐。在修畢此一通識課程後,立足於系統及複雜性科學意義之上,學生將可訓練如何由實驗到理論建立其對中藥學、方 劑學、近代科學、及生物科技的獨立思考能力。
Course keywords: 中藥藥物、中藥藥理、中藥炮製、中藥方劑,及分形連續體渾沌波動論 一、課程說明 本課程主要對象包括理、工、原子科學、生命科學、電機資訊學院以及非理工 背景的學生,尤其歡迎人文社會、教育、藝術與科技管理學院對中藥有興趣的學生選修。課程將深 入 淺出、循序漸近地在現代中醫理論基礎指導下,系統性介紹中藥藥物、中藥藥理、中藥炮製、及方 劑 等,並探討其與近代科學及生物科技的關係。其中涉及理論分析及具體實踐。在修畢此一通識課程 後,立足於系統及複雜性科學意義之上,學生將可訓練如何由實驗到理論建立其對中藥學、方劑 學、近代科學、及生物科技的獨立思考能力。 本課程主要內容摘要如下:首先介紹中藥在中醫治療中之歷史地位,傳統理論基礎及其現代表 述。東、西方對宇宙、自然哲學、及醫學的不同觀點。以及中藥與近代科技如何相互交融滲透。 詳細內容,請參考教學內容。課程中並調為了檢驗其理論之正確與否,研究該如何經由設計實 驗,並檢視科學文獻中之實驗結果,以確定何者可藉以建立科學模型。本課程之理、工、人文等 學院的學生便可利用其曾修習過之專業課程知識,綜合運用,提出各種論証並予以証實或証偽。 我們亦將與現行之一些理論共同檢視及評比之。 二、指定用書 自備講義 三、參考書籍 1. (644;帝內經《素問》,《靈樞》:王冰注/釋,高保衡/校正; 出版社:文光圖書; 出版日 期: 1992。 2. 《神農本草經》 陶弘景注。 3. 《本草綱目》李時珍 4. 《中藥學》 高學敏。 5. 《中藥炮製學》龔千鋒。 6. 《方劑學》 鄧中甲。 7. “Understanding Nonlinear Dynamics,” Daniel Kaplan, Leon Glass , 1995。 8. “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,” 12th edition, Goodman and Gilman, 2012。 9. “Membranes, Ions, and Impulses: a Chapter of Classical Biophysics,” Kenneth Cole, 1968。 10. “Hemodynamics,” William R. Milnor, 1982。 11. “Chaos: Making a New Science,” James Gleick, 2008。 12. “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,” Benoît B. Mandelbrot, 1982。 13. “The MERCK Index,” Merck & Co., Inc.。 14. "中醫比西醫好:基於哲學、科學與醫學的100個為什麼",文光圖書,張翔,2018/08/01 四、教學方式 除課堂採用powerpoint及編輯講義講授外,並設有討論環節,以及四次組報 告。討論環節之設立,乃配合課堂之講授,故其用意不在於完整講解相關理論的內容,而是予以 學生機會,親炙經典,參與討論,藉以學習如何於不同理論當中,涵泳自如。在分組報告中,學 生須以各學院為單位自組小組,小組輪流負責簡短報告其討論要點,並引發討論。並且建議相關 書目自行閱讀及製作期末報告。 五、教學進度 課程暫擬的進度如下: 週次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第1週 課程說明與概覽。內容調東、西方對宇宙、自然哲學、及醫學的不同觀點,以及中藥 與近代科技如何相互交融滲透。 第2週 中藥的起源與發展 : 中藥重要經典書籍介紹。近代科技對中藥之影響。 第3週 中藥學: 中藥用藥原理及當代生物科技之比較。 第4週 西藥藥動學、及中藥藥動學。 第5週 西藥藥效學、及中藥藥效學。 第6週 中藥學(一) 汗、吐、下、和之中藥及其現代表述。近代科技所扮演之角色。 第7週 中藥學(二) 清、温、消、補之中藥及其現代表述。近代科技所扮演之角色。 第8週 中藥炮製及製劑(一)。現代意義之表述及其與近代科技關係;期中考及討論。。 第9週 中藥炮製及製劑(二)。現代意義之表述及其與近代科技關係。 第10週 方劑學(一) 基本結構及配伍及其現代表述。並論其與近代科技關係。 第11週 方劑學(二) 汗、吐、下、和之方劑及其現代表述。並論其與近代科技關係。 第12週 方劑學(二) 清、温、消、補之方劑及其現代表述。並論其與近代科技關係。 第13週 經絡之實質及藥物歸經之現代研究與評析。 第14週 中藥藥理學及分形連續體混沌波動論之現代研究與評析。 第15週 中藥藥理學之現代研究與新藥開發之實驗設計。設計時調東、西方對宇宙、自然哲 學、及醫學的不同觀點 第16週 複方及方劑學之現代研究與新藥開發之實驗設計。設計時調東、西方對宇宙、自然哲 學、及醫學的不同觀點;期末考及討論。 六、成績考核 1. 出席率。(10%) 2. 課堂小考及參與討論(10%) 3. 期中測驗一次,主要測驗同學對課程內容的基本掌握。每次就老師所出題目,繳交500字以上 之報告。(30%) 4. 期末考:就老師所出題目,寫作1000字以上之期末報告,主要用以評核同學融會貫通之能力。 (50%) 七、講義位址 http://NTHU之iLMS數位學習網址
MON | TUE | WED | THU | FRI | |
08:00108:50 | |||||
09:00209:50 | |||||
10:10311:00 | |||||
11:10412:00 | |||||
12:10n13:00 | |||||
13:20514:10 | |||||
14:20615:10 | |||||
15:30716:20 | |||||
16:30817:20 | |||||
17:30918:20 | |||||
18:30a19:20 | |||||
19:30b20:20 | |||||
20:30c21:20 |
平均百分制 82.03
標準差 12.59
平均百分制 80.9
標準差 15.85
平均百分制 82.36
標準差 13.03
2位任課教師全學期均共同出席
-
-
-
-
-